一、“十一五”期间的简要回顾及形势分析
(一)“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回顾
1.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十一五”期间,学校对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科研平台、自主学习平台、现代化教学设施、图书馆等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建设与完善,办学条件提升迅猛。
滨海校区图书馆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图书馆藏书由92万多册增至111.98万册,中外文报刊、杂志由800余种增至938种,中外文数据库由24个增至41个。
完成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一五”重点学科综合投资项目——日语和英语学科的创新平台投资总额2500余万元,建成实验室20个,在专业实验室、科研平台、自主学习平台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验室的数量和质量均发生了重大飞跃,图书馆的英语、日语专业的数据库、语料库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重点学科实验创新平台的建立为广大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提供了一流的实验条件,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是国外英语资源检索中心、英语语料分析中心,日语资源检索中心、语言测试数据分析实验室、音系实验室等购置了大批国际一流的数据库、语料库和语音分析软件,在国内高校中处于先进地位。
2.学校公共服务体系水平全面提升。截至“十一五”末期,我校的实验教学条件各项硬件评估指标均达到了优良标准,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较好水平。
我校共拥有市级开放实验室一个,语言实验室36个,计算机实验室9个,专业实验室14个,科研实验室11个,自主学习实验室4个,多媒体教室71套。
(1)语言实验室是我校重要的基础教学实验平台,也是外语类大学的重要评估指标。近10年来,学校不断更新语言室设备,始终保持最先进的技术性能。目前我校的语言实验室总数为36套,总座位数为2028个,整体性能优良。
(2)计算机实验室是我校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专业课程,需要网络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平台。目前两个校区已建设9个计算机实验室,总座位数达到818个,每个计算机实验室都配置了专业服务器、扩声系统、杀毒软件、LANSTAR教学软件,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的功能。
(3)专业实验室主要面向各学科的专业课程,目前我校已建成14个专业实验室,涵盖英语、日语、金融、法律、管理、国贸、教育技术学等多个专业。主要包括影视摄制及录音实验室、多媒体课件研发实验室、英语机器翻译实验室、金融技术模拟实验室、管理学综合实验室、模拟法庭、日本文化实践室、日语机器翻译实验室、同声传译中心、国外英语资源检索中心、英语国际新闻仿真实验室、国际商务仿真流程实验室、新闻静态采访实验室等,配备较为先进的设施,为专业课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优质保障。
(4)科研平台的建设。“十一五”期间,学校着力打造重点学科的科研平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继建设了语言测试数据分析实验室、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实验室、英语语料分析中心、音系实验室、法语教学信息化实验室、日语资源检索中心、教学示范实验室、日语远程教育实验室、日语自主学习资源中心、日语学术研讨交流中心、日语数字教育教学与研究中心等11个一流的科研实验室,投资总额近1400万元。
(5)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目前我校拥有庞大的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后期下载、编辑制作系统以及数字化节目的存储系统。两个校区的教学主楼的教室均布有有线电视的接口和电视,随时可以收看11个语种的24套外语节目。设有免费开放的视听阅览室两套(共计425座),营造了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
2008年,学校投资近300万元建设了“英语自主学习实验室”。配置了 200台计算机的学习终端,大型存储校�lt;SPAN lang=EN-US>12T),高性能服务器以及英语学习平台软件(蓝鸽外语学习平台软件和创时—疯狂英语互动平台)、数据库和VOD点播系统,可以完成自动组卷测试、互动学习、在线观看电影、制作课件等功能。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拥有150台计算机,可以支持网络学习、图书馆电子图书学习、在线网络资源学习(学校订购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等。逸夫教学楼的两个100座计算机实验室,也可以支持上网学习。
(6)多媒体教室。我校目前多媒体教室已达到71个,基本可以满足教学需求。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形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经过“十一五”的建设,我校实验室的规模迅速扩大,而实验室用房规划、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建设、实验室专职实验教师的配置、实验室工作考核机制的建立健全等环节明显滞后于实验室的发展速度,发展任务仍很艰巨。
“十一五”综合投资项目只针对重点学科的创新实验平台建设,相对而言,对其它学科的投入不足,学科间实验条件的差距拉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它学科的发展。
图书馆基础设施、电子阅览室以及图书经费投入相对薄弱,有待进一步改进。
二、“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我校“以人为本,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提升公共服务体系水平,为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提供一流的设施和服务,为我校的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二)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校的公共服务体系将围绕学校建成“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优势突出,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力争成为天津市乃至全国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语言服务交流基地,跨文化研究和天津国际发展战略的研究基地”的总体目标建设和运行,打造国内一流的图书资源和实验教学环境,服务教学和科研。
三、“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保障措施
(一)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校将大力加强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现代化教学设施、图书馆等四个方面重点投入,预计总投资达到4950万元,分项预算如下表所示。
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建设项目投资预算表
序号
|
实验室名称
|
预算(万元)
|
所属专业
|
1
|
基础实验室建设规划
|
|
1.1
|
语言实验室
|
500
|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1.2
|
计算机实验室
|
600
|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
小计
|
1100
|
|
2
|
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
|
2.1
|
信管专业综合实验室
|
200
|
经济、管理类专业
|
2.2
|
经济管理重点实验室
|
2.3
|
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实验室
|
240
|
教育学学科专业
|
2.4
|
教育电视制作实验室
|
2.5
|
会展实验室
|
200
|
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
|
2.6
|
动画设计实验室
|
2.7
|
翻译实验中心
|
200
|
英语学科专业(含翻译专业)
|
2.8
|
BPO业务模拟实验室
|
2.9
|
日语自主学习实验室
|
130
|
日语学科专业
|
2.10
|
现有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等设备更新(400台)
|
150
|
英语、日语、经济、管理、新闻传播、
中国语言文学、教育技术学
|
|
小计
|
1120
|
|
3
|
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规划
|
|
3.1
|
多媒体教室
|
650
|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3.2
|
视听阅览室
|
80
|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3.3
|
音像资料中心
|
50
|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
小计
|
780
|
|
4
|
图书馆建设规划
|
|
4.1
|
图书经费
|
1950
|
图书馆
|
|
小计
|
1950
|
|
总计:
|
4950
|
|
1.基础实验室建设规划。基础实验室主要包括计算机实验室和语言实验室,根据“十二五”学校总体招生规模,规划如下:
(1)语言实验室:计划增建10套,更新15套,使总座位数达到2500座的规模,并保持良好的设备完好率。(语言实验室投资预算为500万元)
(2)计算机实验室:增加计算机500台,更新800台,使计算机总数达到1300台。(计算机实验室投资预算为600万元)
2.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在“十一五”建设的基础上,专业实验室建设将进一步围绕学校各学科专业建设规划配套设计,具体如下:
(1)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
◆ 经济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在“十一五”期间,经济与管理专业已建成“金融技术模拟实验室”、“管理学综合实验室”两个专业实验室,在此基础上,计划投入资金增建“管理信息系统”、“统计预测与决策”、“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经济运行动态模拟”、“软件服务外包”等六个分实验室,从而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经济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为开设单项性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与专业综合性实验提供硬件平台与技术支撑。在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济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软件服务外包等专业和方向,将开发建设专业实验课程50余门,涉及500多个实验教学项目,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信管专业综合实验室
开设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实验课程。
以上两个专业实验室的投资预算为200万元。
(2)教育学类专业
◆ 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实验室
主要用于加强学生对各种多媒体开发技术的认识和掌握,能根据需求进行视频、音频、图像、动画的处理与设计,培养学生对教育资源和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在本实验室能开设《课件开发与制作》、《图形图像软件应用》、《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基础》、《三维动画设计》、《非线性编辑技术》等课程。
◆ 教育电视制作实验室
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制作电视教材、电视教学片及编辑多媒体课件视频文件的能力,学生可了解并掌握各种录像录音设备的原理和操作。规划建设一套三讯道的高清摄录编系统,同时更新数字录音系统一套。在本实验室能开设《摄影技术基础》、《摄像技艺》、《教育电视系统》、《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等课程。
以上两个专业实验室的投资预算为240万元。
(3)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 会展实验室
主要用于满足会展设计的实验课程教学,同时作为实习基地,可对外承接相关的设计项目,更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该实验室的具体功能有: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创意,进行文化博览展示和工商业会展总体设计和分列设计能力,制作数码设计效果图的能力;具有正确撰写展览展示设计文案和策划方案的基本能力。具体业务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类展馆展示陈列设计、布置策划和管理工作;政府及事业单位中的会展策划、设计、管理工作;各专业公司、文化策划和经营类公司、广告公司中的博览会、商业展会、企业形象和产品展示等展会和展位的策划设计工作。
◆ 动画设计实验室
该实验室设备基本满足动画专业基础和专业设计教学功能;能完成二维和三维动画项目的全过程实施。二维动画包括二维动画设计、制作、后期等基础动画设计及动画角色表演、动画创作及影视动画创作、制作及后期特效合成技术。三维动画包括实现影视动画、影视广告、建筑游览动画中的三维动画虚拟表现设计与制作技术;实现动画电影片、电视片的设计与制作、影视广告、影视特效、游戏设计、计算机仿真与艺术设计制作及三维后期合成技术。
以上两个专业实验室的投资预算为200万元。
(4)英语专业(含翻译专业)
◆ 翻译实验中心
该项目是在英语学科“十一五”期间已经建成的“机器翻译实验室”和“同声传译训练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建。本中心计划由三个实验室组成,即“交替传译实验室”,此实验室建成后可满足学生的翻译实践训练需要和观摩教学;“同声传译实验室”,包含会议同传系统和多通道同传训练室两部分,用于同声传译实践和技巧训练;“机器翻译实验室”,将购置Trados机器翻译软件,用于笔译机器翻译训练和规模较大的翻译项目实践。本项目将建设成为一个集同声传译、交替传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训练功能于一体,专门用于培养外语口、笔译人才的国内一流翻译实践中心,为我校所有语种的翻译专业学生提供实验教学场所。
◆ BPO业务模拟实验室
该实验室将实现BPO业务的仿真实验环境,可对学生展开实践业务培训,是开展外包服务的良好实验基地。
以上两个专业实验室投资预算为200万元。
(5)日语专业
◆ 日语自主学习实验室
充分围绕日语学科目前建设完成的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一个享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具有较强辐射功能和示范作用的“自主学习实验室”。该实验室注重传统教学方式与现t化教育设备的运用,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达到科学、有效地拓宽学生专业学习,特别是专业基础课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实现真正意义的学生自主学习。
在“日语自主学习资源中心”建设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投入资金,增加学生学习终端数量,增加服务器数量,扩充存储容量,增加视频、音频、数据库的容量,购置和开发学习管理软件,重点建设开发网络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管理等子系统功能,主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化、系统化;课程教学的网络化、现代化,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基础日语、听力)、专业课程(翻译课、阅读课),特别是精品课程的网络化;建设高水平试题库和考试自测系统;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
“日语专业”的专业实验室投资预算为130万元。
(6)专业实验室设备更新
目前我校的各专业实验室使用的400台计算机在“十二五”期间将分批达到报废期限,需逐步更新以确保设备的完好率,保障教学正常运行。
专业实验室设备更新投资预算为150万元。
3.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规划
(1)多媒体教室:“十二五”期间,除预留的实验室建设用房外,力争将两个校区的所有普通教室改建为多媒体教室。
(2)视听阅览室:目前运行的传统模拟视听阅览设备将继续保留,但不再扩大规模。同时更新部分模拟电视设备,结合学校即将开通的IPTV网络电视,计划新建200座位的数字化计算机视听阅览室,向学生开放。
(3)音像资料中心:在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资料部现有音像资源的基础上,购置先进的媒资管理系统,更新硬件设施,实现外语音像资料目录检索、点播、下载、编辑、存储到流通借阅的全数字化流程。
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投资预算为780万元。
4.图书馆建设规划
(1)合理使用图书经费,优化配置馆藏资源。根据学校“十二五”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将累计投入图书经费1950万元。
做好每年图书经费的预算与结算,执行图书采购招标制度,规范完善图书采购招标流程。图书采购倾向重点建设发展学科。在保证长期订单的基础上适度增加外文原版图书采购数量,做好接收外文原版捐赠图书工作。五年计划累计新增图书25万册。2011年增加期刊种类300种,至2015年,期刊累计新增1000种。电子资源配置兼顾学校现有各学科领域,努力拓展小语种资源,保证电子资源采购经费占当年资源采购总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5%。加大倾斜力度,2-3年内基本充实滨海校区参考咨询室专业图书(含工具书)资源。配合上级部门“十二五”专项经费投入,做好相应的资源配置工作。
(2)调整馆舍布局,改善阅览环境。一是落实马场道校区B馆改扩建工程。做好改扩建工程前期设计规划、新馆承重、功能分区布局、馆舍搬迁等具体工作。二是优化滨海馆整体布局。五楼先后分三期开放东侧期刊阅览区、西侧参考咨询阅览区、中厅自由研讨学习区。调整二、三层中文藏书阅览区图书馆藏位置。随着校园IPTV的建成,电子阅览室和视听室功能合二为一,考虑将原一楼视听室改建密集图书阅览区。进一步完善一、二楼综合大厅环境建设,增强学术氛围。
(3)扎实推进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继续实施特色馆藏书目数字化工程,制定特藏书注录标准及加工流程,5年内力争完成全部英文特藏书书目整理与注录工作。完成汉学、民国时期图书两个主题书目(多语种)数据库。完成每年度我校优秀学士及硕、博士论文数据库,与相关部门配合,进一步加强论文规范要求。进一步完善翻译理论数据库,在现有150册图书基础上,每年新增至少10%信息量。增加图书图像采集、信息处理与转换设备及相关软件。每年分别在两校区开展特色馆藏展示宣传活动两次以上。
(4)加强与读者互动,不断完善服务功能。针对各学科建设项目逐步设立专门馆员,对应联络科研、学科、教学等团队负责人,开展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课题跟踪、定题服务、辅助查新等专业服务。
扩充研讨区域,增加多媒体演示设施与网络接口,逐步完善研讨室设施,进一步形成师生读者思想交流的中心。
多形式开展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通过文献检索课程、讲座及专项活动提高读者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能力,提高信息检索效率。
根据综合情况,两校区分别适时推行延长开放时间和假期开馆安排。
(二)保障措施
1.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保障。为确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学校将成立由主管校领导、财务处、后勤及固定资产管理处、教务处、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各教学单位共同组成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学校配套资金的划拨、实验室建设用房的供给、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的管理等。
2.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保障。“十二五”期间,在加大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基础建设投资的基础上,学校将充分利用中央支持地方共建项目、天津市财政局、天津市教委的“十二五”综合投资建设项目以及特色学科建设等专项资金,确保学校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建立专项资金账户,做到“十二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3.建立高效运行的实验室管理平台。建立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学校的公共基础实验室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统一管理,专业性强且专业使用率饱满的专业实验室经专业所在教学单位申请,学校批准后可由教学单位负责日常运行管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设立实验室管理科,统一修订实验室管理章程和各项规定并监督执行,统一负责实验室数据的汇总和上报。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对现有的实验室进行整合,重新命名和规范,设立实验室主任、专职实验教师、专职实验员。努力打造一支拥有现代管理理念和经验、技术水平过硬的实验室管理队伍,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确保“十二五”期间的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
4.完善实验室建设的规范管理。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强化实验室建设的规范管理,从实验室建设的申报、论证、采购、施工、验收到最后使用效益的评估整个流程,建立完善、高效的管理机制,责任到部门,完善奖惩机制,确保投资效益。
5.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十二五”期间,学校将大力加强两个校区的无线网络覆盖,努力建设网络学习资源,加强自主学习平台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充分开拓现有的计算机实验室、语言实验室、视听阅览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及专业实验室的开放使用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
6. 培养公共服务体系技术与管理队伍。为提高图书馆和实验室的使用效益,提高教学效果,逐步建立长效的培养机制。从图书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配备、实验教师的梯队建设、制度化的培训机制等方面给与高度重视,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与有力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