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最新公开信息  信息公开栏目  新闻发布  便民服务  信息公开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栏目>>重大改革决策>>发展规划>>正文

天津外国语大学“十二五”国际化发展规划
2015-10-12 09:29 校务公开办公室  校务公开办公室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提高中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新要求,在认真总结我校“十一五”国际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外国语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奋斗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的简要回顾及面临形势分析

() 十一五 规划实施情况回顾

“十一五”期间,学校国际化发展思路与格局基本形成,在合作与交流项目拓展、外籍专家管理、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在孔子学院建设上取得很大突破,顺利完成了“十一五”国际化发展的各项指标。

1.合作交流范围扩大,国际交流出访活跃。截至目前,我校有校际交流院校66所,遍布17个国家,其中有实质性交流项目的院校57所,“十一五”期间新建立交流院校27所。“十一五”期间,派出学生1289人(06年:181人,07年:256人,08年:277人,09年:277人,2010年:298人),其中研究生人数近170人,占总人数的13%。上述外派学生除在合作交流学校参加硕士课程学习外,主要是参加“3+ 1 、“2+ 2 或短期项目的学习与进修。派出教师共106人,分赴美、日、澳、法、葡、意大利等10个国家的交流院校进行工作和学习,其中交流派出72人,基金委公派2人,汉办海外培训教师派出3,自费出国研修项目派出29人。

“十一五”期间,学校组团出国访问次数达72次,人员为138人次,访问国家涉及美、日、加、澳大利亚、巴西、智利、韩国及港澳台等19个国家和地区。

“十一五”期间,为进一步提升学校中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学习国外高校先进管理理念,开阔视野、更新观念,积极组织干部出国培训,共组团3 次,分别前往美国、日本、韩国进行交流与学习。

2.交流层次逐步提高,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在不断优化交流格局的同时,我校对外交流层次日益提升。在援外培训上,受教育部委托,两次为东盟十国总数为31人的高级教育官员开展教育培训。

为进一步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我校积极探索与西澳大学合作培 博士项目,11位教 师获得 博士学位。

同时,我校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委在政府奖学金生额度上的政策支持,“十一五”期间,经国家留学基金委派出师生106人,其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总数达12人,分赴日本、韩国、德国、古巴、朝鲜、俄罗斯等国家。

3.聘请外教逐年增加,国别专业范围扩大。“十一五”期间外籍教师及专家聘任工作取得较大发展,共聘任来自17个国家的外籍专家教师119人,涉及我校11个外语专业和经济、法学两个外向型专业;外籍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大幅提高,创建校以来聘任外籍专家教师数量与质量的新纪录。

4.留学生来源国别增加,学历教育形式多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汉语学习的升温,我校留学生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留学生人数共达3512(06: 523, 07: 823, 08: 650, 09: 720人,2010年:796),分别来自五大洲的51个国家和地区,欧美、东南亚生源比例均衡。

同时,随着各院系国际交流的进一步深化及国际交流格局的日趋成熟,交换学生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不断拓展,学历生、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人数呈大幅递增趋势。“十一五”期间,尽管受到了金融危机和H1N1等影响,我校留学生人数的发展规模基本实现了“年增长15%”的目标。

5.孔子学院从无到有,办学成绩特色突出。“十一五”期间,我校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积极申办孔子学院,自2007年第一所孔子学院——韩国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成功申办后,相继成立了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法国图卢兹一大孔子学院和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目前,四所孔子学院发展势头良好且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形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提高中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将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作为优化教育资源、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也分别对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做出明确要求。

当前,就外部形势而言,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已成为我国外交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开展公共外交、人文外交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实现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相对接,需要我们培养大量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就内部发展而言,实施国际化战略是高校提升自身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加快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是实现我校“办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中长期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是学校坚持特色发展的主要内容。

“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明确国际化办学思路、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在国际化办学理念、目标定位、组织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尚有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如对于国际化办学的理念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国际化发展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明确;实现国际化办学的软硬件设施尚需完善;评估评价机制尚不健全等。

二、“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强化国际化办学理念,创新国际化工作思路,彰显国际化办学特色,推动我校国际化办学科学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以“提高、拓宽、完善”为重点,通过营造国际化校园、联合建立研究生院及联合学院、合作建立国际研究机构及加强孔子学院建设等举措,提升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国际化水平,努力打造具有天外特色的国际化品牌,使学校成为天津市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语言服务交流基地、跨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与天津国际发展战略的研究基地。

到“十二五”末,师资队伍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人数达到教师总数的60%。具有海外交流学习及参加国际化课程学习经历的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达到:外语专业平均为50%,非外语专业平均为20% 。留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10%。培育2-3个具有国际特色的研究机构且具备一定的行业品牌价值。

三、“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保障措施

(一)主要任务

1.打造国际化校园

1)扩大全外文授课范围。积极探索建立国际化课程体系,逐步在部分专业开设英语授课课程,使更多专业具备接收外国留学生的条件。3-5年内,力争在“双语”课程体系基础上增设若干门多语种课程 ,形成5个符合国际标准的全外文学位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同时,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教学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拓宽校内国际化学习途径,让学生“足不出校”即可同步共享世界知名高校一流的教学资源。

2)优化外籍教师结构。进一步优化现有外籍教师结构,在部分专业引进具有国际影响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十二五”末,力争实现全校各专业均配备外籍教师。

3)拓宽教师海外学习途径。用活、用好国内外各类政府奖学金项目,加大教师派出力度,到2015年,力争我校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教师的比例达到教师总数的60%,同时,鼓励教师参加海外学术研究,教师在海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80篇。

4)提升留学生比例。全面实施“留学天外”计划,依托各类国家级、市级和校内奖学金,大力吸引高质量海外留学生。“十二五”末,外国留学生人数达到在校生比例的10%。在做好“引进来”的同时,大力开展“走出去”,充分利用校际交流渠道及其它方式,加大校内学生派出力度,力争到“十二五”末,语言类专业派出学生平均达到50%,外向型专业派出学生达到20%

2.积极建立联合研究生院与合作学院

1)创建多语种联合研究生院。在条件成熟的语种首先实现与国外大学联合培 博士、硕士研究生。2012年建设“中俄联合研究生院”,实现中外教授互兼研究生导师,力争在2年内与国外2-3所高校共建外语专业方向的“联合研究生院”,5年内力争实现联合研究生院的多语种化和多专业化,全面推进国际化背景下多学科与多语种的高度交叉融合,探索建立较为完善的国际联合办学管理体制。

2)建立合作学院。引进国外先进教育资源,探索国外院系来我校办学的新模式,在学习借鉴其先进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实现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全方位国际化。

3.不断加强国际研究机构与孔子学院建设

1)以天津国际发展研究院为平台,推动学校各种学术资源的整合、国内外专家的联合,产出一批含金量大、社会认可度高的科研成果。通过“三个平台”的建设,即天津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智力支撑平台、天外特色教研资源与社会应用的试验平台、天津高等教育国际发展的促进平台,将天津国际发展研究院建设成为天津国际化发展的核心智库并成为国际组织在津的合作伙伴之一。

2)发挥多语种优势,建设中-拉国际贸易研究所,为中美、拉美等区域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商务交流平台与项目合作平台。

3)继续加强孔子学院建设,力争再增设1-2所孔子学院,“十二五”末,使孔子学院总数达到5-6所,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为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更多、更好的交流平台。

4)做好语言服务基地建设,积极承揽教育部援外培训项目及国家汉办小语种培训项目。

5)积极与国外专家共同建设中国文化研究所。以国际视野研究中国,向世界介绍中国,通过共同出版学术专著、特色书籍与刊物,更好地发挥推动天津走向国际舞台的纽带功能。

6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力争每年承办和主办国际学术会议1-2次。

(二)保障措施

1.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强国际交流工作

1)畅通并扩大现有交流渠道。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创新交流方式,注重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实现从单一学生交流到教学、研究、服务等多层面、全方位合作。深度依托孔子学院、世宗学堂、歌德学院、日本文化研究所、三星文化生活馆等载体,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

2)探索开发新的交流渠道与交流形式。围绕推高合作交流水平,积极与联合国相关机构及国际组织开展合作。

2.构建学校国际化管理体系,制订考核指标

1)成立由全校各职能处室及院系主要领导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国际化发展指标体系,改革现有行政管理模式,实现与国外高校管理评价体系的对接,综合协调与推进学校的国际化进程。

2)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力争实现全英文授课的基础上增设多语种授课课程,努力将通用专业纳入国际认证体系。按照国际标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国际课程体系设置。

3.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管理干部队伍素质

1)全面做好国际交流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为推进学校国际化建设进程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高标准管理新留学生公寓,为留学生与海外专家的招收与引进提供更高质量、更为充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2)加强管理干部队伍素质建设,进一步提高外事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完善“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各部门、部门与院系之间的协同合作,力推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真正落实。

 

关闭窗口
  • 网站策划·管理:天津外国语大学办公室  |   邮箱:xiaoban@tjfsu.edu.cn   |  网站制作·维护:天津外国语大学信息化建设办公室  |   邮箱:info@tjfsu.edu.cn